中药人风采录——为老字号立新功的人(一)

发布时间:2018-05-02

贵阳,西南重镇,史上因地处贵山之南而得名,这幽幽群山中,有一中华老字号便扎根此地——国药集团同济堂(贵州)制药有限公司,人人皆称“同济堂制药”。

车子在盘山弯道上行驶,会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在《陋室铭》中的两句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”这山是有了,可是龙在哪儿?

还是在2013年,同济堂制药并入国药中药旗下中药控股公司之初,我便听闻这是家老字号,始创于清光绪十四年,至今刚好130年,是贵州首家获得国家授予“中华老字号”殊荣的医药企业。翻看历史图片,脑海中便浮现出一派古色古香老药房的样子来,毕竟北京这样的老药房很多很多……

可眼前,这地处贵阳经开区的公司新址,瞬间将几分钟前还浮现出“老药房”的样子甩到了大山深处中去了。那崭新崭新的厂区大楼、生产车间和无数大规模现代化的生产设备,将这“老”字彻底挤出我的脑海,再难找寻。

近几年来,同济堂制药的业绩连续刷新纪录,我自然想,这是新厂区、新设备的功劳,可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朱鹤的回答却也又让我眼前一亮:“同济堂制药能有今天的辉煌,靠的是那举不胜举为老字号不断创新的人,历史上使然,现在更是这样!”

我似乎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,却又觉得缺了些鲜活的例子,这样的人又在哪儿?

电工师傅丁春寒,就是这样的创新人。人常说:有志不在年高,可56岁憨憨的丁师傅将“创新未必年少”演绎得让人佩服!

丁师傅文化不高,却有着善于思考的大脑和灵巧无比的双手,他是人人皆知的“土专家”,不过就是这“土专家”却为公司创造出沉甸甸的金子来。2013年,厂区中的散剂包装机,生产率是50包/分钟,效率不理想,而且故障率高居不下,关键零件使用寿命偏短,几乎3-4天就要维修一次,可这种包装机仅一个小河厂中就有20多台,老是趴窝,这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生产,领导和工人们对此都很头疼,可是却没有好的办法解决。“重新购置那要多少钱啊!安装也要费时间,耽误订单生产啊!让我来试试看。”于是他开始了“科研攻关”。休息的时候他也常常蹲在设备旁细心观察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,拧拧这里,拆拆那里,同时查看设备随机参数……天道酬勤,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,原因是新设备采用的是传统的继电器,工作参数不匹配,于是平时就爱搞些小发明的丁师傅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,大胆地尝试使用新型继电器,经过多次安装调试,终获成功,效率达到100包/分钟,包装机像喝了机油一样撒欢儿地转了起来,故障率也大大降低了,领导紧锁的眉头打开了,工友们都为丁师傅叫好!

继电器技改、理瓶器技改、贴标机技改……当问到丁师傅,这些年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技改项目到底做过多少?能给公司省下多少钱?他倒是脑子糊涂了,答不出准确的数字来。不过每每看着经自己改造后设备又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力,他觉得很舒心,很舒心!



(多彩石)

 

多彩实话——

造化钟神秀,

青山蕴真龙。

一颗赤诚心,

传承创新人。